不知道是第幾回講流鼻水了
遇到流鼻水,特別是流清涕
大部分的說法都指向肺寒,或兼有脾溼之類的
就我自己的經驗,大多時候的確是如此,至少一半以上吧
配合身上其他的證,吃點理中、甘草乾薑湯還是小青龍湯就結束該回合了
這幾年,我的鼻子不像學中醫前那麼常過敏
但是偶爾發作時,卻發現好像,不全然是這麼一回事
這個懷疑愈來愈強烈,強烈到幾乎確定流鼻水有另外一個面向
這裡說的流鼻水,暫時先界定在清涕流不停那種
一個鐘頭要擤掉十幾張面紙,偶爾打噴嚏,有時帶咳
用現在的說法,可能是感冒,也可能是鼻子過敏
這裡沒要去區分,也不打算討論鼻子過敏到底算不算外感
之前有網友留言表示,流鼻水吃了甘草乾薑湯還是小青龍湯完全不見效
這我懂,我也有過這種經驗
那時候有點敷衍的回說,那改煎生藥試試看(すまない~)
現在回想起來,真是個糟糕的回答
自己沒用還沒事跟人家瞎起鬨懷疑科中藥效蓋麻
是說,這世上存在著一種,流鼻水的時候
身體會覺得有點熱熱的,有的臉頰會紅紅的,鶴佬話用「烘烘(夯夯)的」來形容
手腳心是溫熱的,也常見到會流汗,不會畏寒怕風
嚴重一點,舌頭赤紅少苔,眼白泛紅絲,倒是沒遇過會喊渴的
脈象的話,複雜的我不懂,但把起來可能比平常跳得快
遇到這種流鼻涕的方式,就不要在甘草乾薑湯系裏頭打轉了
那一系列主要作用是暖肺排溼,沒準把清涕烘成濃涕變嚴重鼻塞
這種時候,我認為身體比較接近虛燥熱的狀態
身體的陽氣一直發散,收不回來,還原成水狀鼻涕流不停
至於藥方呢
我是覺得答案是在溫病、燥病、熱病這幾篇裡
當然還是要就發作時的證整體去做思辨
那幾篇的藥方都不熟,實證機會也不多
畢竟我是老實人,說玩命,玩我自己的命可以大方,別人的命就要多斟酌
我目前大多是用麥門冬湯、麻杏甘石湯來處理
以前好像有說過,麥門冬湯可以用在「陽不入陰」的時候
剛好也遇過流清涕外加喉嚨乾癢而咳
這時候用麥門冬湯效果還不錯,但須要蠻大量的
傷寒論裏的麥門冬湯,如果用生藥煮,一帖藥草重量差不多1公斤
科中用當量=4來換算的話,相當於250克的科中
當然不見得要吃這麼多啦,就一次4、5匙,想到就吃
雖然要吃很多,但並不是要吃到幾十克才有感覺
我的經驗是一次吃下去就明顯有感覺,但症狀還是會持續
漸漸的轉緩和,勤快點吃,也差不多半天到一天的時間
這畢竟是透過補虛來把浮散的陽氣給抓回來,需要相對足夠的量
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吞個幾十克??
......我不敢
上次那個王瓜根
因為藥吃完了就停了
停了之後量又變少了
這有點頭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