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禮拜二陪客戶吃天香茴味

連續兩天光顧同一家店

只為了讓客戶體驗一下我們家的豬肉到底有多好吃

這樣吃火鍋的頻率讓我有些害怕

多數人把吃火鍋當做大餐,自然不會點白飯

可是學中醫以後,我是一定要扒碗白飯做底

要是店家的口味對胃,難免又食過飽

天香茴味的東西還不錯吃,可是那壺茶嘛

每次喝,每次都覺得噁,也不知道是用啥泡的

 

那天一樣吃到肚子撐,又灌了幾杯冰鎮烏梅湯

整個下午,肚子一直飽脹脹的,感覺消化速度很慢

3:00過後,肚子開始覺得隱隱不舒服,一直想喝水

就吃了點五苓散,想說幫助消化快些

比較舒服了半個鐘頭,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又回來了

開始懷疑是瀉心湯證,可是手邊又沒藥,只好耗著

接近傍晚,開始打嗝......明顯麻辣鍋底的味道

又是生薑瀉心湯證>"<

 

挨到下班,肚子很不舒服,三不五時就打嗝,沒食慾

只好做了一個人生上的重大決定(無誤)

跟秀英姊要了一塊還有汁水的老薑

再去藥房以兩做錢,拆一劑生薑瀉心湯回來煮(生平第3次煎藥)

五碗水中火滾至三碗水,撈除藥渣,再滾至兩碗水,速速喝下一碗

苦甘苦甘的熱湯下肚後,覺得好了五、六成

也許是因為喝熱湯,肚子本來就會舒服些

隔一個鐘頭,人精神多了,肚子還有點感覺

就把剩下的那一碗湯乾了,收工

臨睡前,肚子餓了>"<

 

這樣看起來,生薑瀉心湯證的發生

與暴飲暴食似乎息息相關哦

吃太飽,胃一看到那麼多工作要做,心情就很差

太飽又灌冷飲,胃正揮汗工作中,又一直被潑冷水,一個賭爛,就不想玩了

阿原本在一旁應該要幫忙的膽

看到責任單位--胃都撒手不幹了

自己也覺得沒趣,摸摸鼻子走人

於是,本來該消化到一個程度後再拌合膽汁往下走的食糜

就像是個爛尾工程一樣被棄置在胃袋中

然後呢?

積食發酵,熱氣填充在胃袋中,人覺得肚子脹脹悶悶的

厭氧發酵的腐氣往肺系統的路被熱氣堵死,就只好從嘴巴冒出來了

到晚上,甚至隔天,嗝氣都還會有中餐食餚的味道

 

有趣的是,禮拜五我同事

早上是頭脹痛、胃悶脹、狂拉肚子人乏力

剛好這禮拜,我想了解桂枝人參湯是做馬該用的

所以就配了一些帶在身旁試吃

在那個摸們,看起來是有對到證(利下不止,心下痞鞕,表裡不解)

給他吃了後,身體就開始出汗,拉肚子緩和許多

但隔了一個鐘頭,又開始狂拉,據說是用噴的

然後冒出新證:打嗝

這...這這...怎麼很熟悉的感覺

這不是生薑瀉心湯證嗎?(搖晃)

8.36 傷寒,汗出,解之後,胃中不和,心下痞鞕,乾噫食臭

脇下有水氣,腹中雷鳴,下利者,生薑瀉心湯主之

還真的是「汗出,解之後」咧~

整個下午,我就看著他每半個鐘頭來回辦公室與廁所間

辦公室還漂浮著嗝氣味......

 

難得在別人身上看到生薑瀉心湯證

一般常遇到的多是半夏瀉心湯證

也應該不是節氣的關係

這禮拜暴飲暴食的人,不是只有我阿:p

只是,有點不確定,生薑瀉心湯證中的下利,有這麼嚴重嗎......

 

*傷寒論中煎藥的手法,有些手法充滿著神秘的色彩

比如說生薑瀉心湯,在論中,他的煎法是

【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】

以前看到這種煮法,難免覺得又深奧又神秘:蓋麻不一次煎到剩三升咧?

是怕藥材煎太久會走味嗎?

那天自己煎藥,發覺,一點都不神秘呀:p

古1升=200cc=1碗水,1斗=10升=2000cc

我那天拆藥時,以兩做錢,一劑的量大概是古方的1/4

加了5碗水,約是古時的5升水

這5碗水,比起藥材的體積,多不了多少

目測大概需要將近2碗水才能完整覆蓋藥材

也就是說

那年代,仲景大人在煎生薑瀉心湯時

認為這帖藥得煎4碗水的時間,最後要留3碗的量給病人喝

可是這帖藥的體積龐大,得要6碗水才蓋的過去

你要是只倒7碗水下去煎,沒多久,就變成半蒸半煎了

那就乾脆一開始就加10碗水下去煎

煎掉4碗水後,藥渣浮出水面了,就把藥渣撈除

繼續煎到剩3碗水,收工

以上,屬不負責任之臆測^_^

arrow
arrow

    s8in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