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次吃飽撐著寫了一篇關於家庭廢水處理的空洞文章

偶爾會有網友看來是因為有實質需求爬來看

這......讓我很心虛啊>_<

其實我只是肖想在沼澤情境的浴室中與正妹共浴啊~~

我並不是環保本科出身

只是曾經被迫在工廠裡從頭到尾建置一套100CMD的廢水處理系統

一天處理100噸的廢水對大廠而言連塞牙縫都不算

但.....場地、預算、經驗限制所帶來的苦難就算了

那時候我所面對的原水水質COD是30,000

費盡心力處理也只能壓到COD剩2,000~3,000

而放流標準是450......投降orz

 

家庭廢水的COD、BOD差不多在200上下

印象中放流標準是50的樣子

一般家庭要讓廢水處理後能達標

當然是可以

但不管是設備、耗材、操作知識、空間、經費、系統維護對一般人而言都是挑戰

而真的有能力、有處理經驗的人,才不會這麼認真在幾十坪空間裡頭搞這些工事

頂多就回收一些比較乾淨的廢水來沖馬桶、澆澆花

所以在上一篇沼澤情境浴室中,我所提到的住家型態是農舍

主要是因為空間夠大,可以達到設備從簡、人力從省

也不需要動到化學藥劑與太多耗材

話說在前頭,我沒有處理農舍廢水的經驗

一切是從又懶又不想花錢的角度來思考設計

 

一間農舍的廢水系統原始設計大概只有化糞池與陰井

沖馬桶的廢水先進化糞池,經過生物處理與固液分離後流至陰井

廚房用水、浴室用水則經過粗渣過濾後流至陰井

陰井裡的水再接管排到外面的排水溝

實際上化糞池的生物處理功能只是說說而已

因為廢水的滯延時間根本不夠

所以排出來的水多少有點糞味,顏色也是黃的

那要處理這股從陰井排出的水

最簡單的方式是挖兩三口生態池

生態池裡要有淤泥,遍植挺水、沉水、浮水植物(聽說布袋蓮處理能力超優)

把廢水從陰井裡抽出來後,讓水自然而緩慢溢流入生態池

處理單元大概如下

1:生態池A--種水生植物,入水端要有消能設計,避免水流太強

2:生態池B--種水生植物,承接A池的水,可以適度設計迴流水道

3:過濾槽--收納生態池B的水,簡易排除雜物

4:水塔--架高,抽取過濾槽的水儲存,可設計滿水位bypass

5:污泥沉澱池--用在系統要清除污泥時,重力沉澱後,上澄水抽回系統,底泥晒乾

以上是很簡易的生物處理系統

只要能確保廢水從1到3的停留時間有個4、5天

這股水拿來灌溉應該是沒問題

如果會有廢油的問題產生

那就要在1之前多設計一個重力油水分離槽,但定時要撈除浮油

如果處理完的水質不如預期,或是想得到更好的水質

那麼就要多一些設備及單元

1':在生態池A設計一組曝氣裝置(需要動力)

2':再多挖一口生態池C(可以先挖好備用,用不到再回填)

3':過濾槽的過濾設備再擴充升級,比如說,活性碳槽(耗材,衍生廢棄物)

4':買些酵母菌之類的倒入生態池

到底廢水要在生態池滯留多久才能得到可以接受的水質

可以設計一個實驗

找一個廣口不深的大容器

到還有生氣的水池挖些底泥來鋪,用少少水種水草,放在戶外

確定水草生態穩定後,把裡頭的水換成家庭廢水(......保佑植物不會死)

用清水保持水位;每天從中取一瓶水觀察,少部份留作樣本,其餘倒回去

看第幾天的水是無臭、澄清,那就是起碼的設計滯留天數

 

再補充一些觀念

1、水質好壞簡單判斷方式,取一桶水觀色、聞味、透視程度、魚會不會死,靜置後看沉澱物多寡

2、過濾是一件麻煩的事,濾網要常清理更換,過濾的愈細愈耗時,維護的工時與成本愈高

3、過濾的原則是先粗濾再細濾,濾材及篩目選擇及要有幾道過濾,是看對水質的要求

4、生態池要多大,要看每日廢水量有多少,滯留時間要多長

5、設計時,善加考慮單元間的重力位差,可以省掉一些PUMP,謹守入水時盡量緩慢的原則

6、生態池的植物偶爾要清理,池底污泥偶爾要挖除,可利用沉水PUMP邊擾動邊抽除

7、撈除的植物可以跟淤泥拌在一起做堆肥,或是...養蚯蚓、雞、鴨......

嗯......大概是這樣

水電配管部分太細了,不好說明(其實...以前我只是出一張嘴:p)

如果還想要更好的水質,或是要限縮處理空間,追求自我挑戰又不計較花費

這篇可以參考看看:養殖廢水循環使用生物處理法

以上純喇賽,屬不負責言論XD

 


延伸閱讀:家庭廢水處理的發想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8in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